Friday, June 24, 2011
第一次OB visit
出關啦!!
Tuesday, June 21, 2011
以後的教育基金
懷孕後, 開始覺得責任重大
昨天老B首先擔心的居然是孩子的教育費用
可能是我們想太多, 想太早
似乎...杞人憂天
但是, 不怕小孩不念書, 就怕小孩會念書
萬一.....
我的女兒申請到長春藤名校
或者, 打算出國念書, 到歐亞, 甚至非洲, 印度求學
那沒有經濟後盾的我們
該怎麼給予後援呢?
多數美國家庭都是讓小孩自己學生貸款
完成學業, 然後生活費就靠打工賺錢支撐
看似很獨立自主, 但也發生不少問題
你會想, 美國大學真的有這麼花錢嗎?
四年制的州立大學中,家長至少花費15萬元美金
才能支付孩子生活開銷、書籍、實驗室,以及測驗費
而四年制私立大學則需花費30萬元美金以上.....
法律系, 醫學系, 建築, 設計等.
更是難以想像的高昂
當然, 上了大學就不會住家裡
必須買部車給子女代步
汽油開銷, 汽車保險, 定期里程數保養
這些....全部都是Money, Money, Money
若父母的期望更高, 還得考慮額外加上5萬元美金, 以因應子女未來就讀研究所
平均而言, 美國父母需替每位子女教育基金籌措30萬至40萬元
才能確保無後顧之憂, Oh My God.....
等於是一棟房宅的價值
除非子女獲得大學體育或學術全額獎學金, 負擔90%至95%的整體學費開銷
否則經濟不景氣, 大學預算刪減
就連經濟學家也估算, 未來四至八年間, 學費有可能再上升1萬至1.5萬元
對普通家庭而言, 均是一大挑戰
目前越來越多高中生畢業後選擇先就讀兩年制社區學院(很像台灣的二專)
作為轉學加大的跳板, 便可省下高額學費, 但最後也能從加大各分校拿到學士文憑
很聰明吧, 但也很吃力, 畢竟兜了個圈
多數美國教育專家建議父母, 如果不想讓子女大學畢業後背負龐大的學生貸款債務
最好從懷孕開始, 計畫子女的大學教育基金, 每月存入100元
等小孩18歲就有2萬1600元, 可以支付供大學學費
生活費再讓小孩自己打工賺取, 也能兼顧學業
才不會本末倒置, 瞻前顧後
想做得事情都無法實現, 畢業就背負太多債務
想要買房置產, 還得先繳清這棟文憑負債
話雖如此
即便未雨綢繆, 存錢及早起步
但民眾仍需考慮家中經濟狀況,究竟能為子女的教育,貢獻多少資金?
美國社會福利還不錯
如果是低收入戶家庭
聰明會念書的孩子, 很容易可以申請到獎助學金
但是, 若是中產階級或高收入者
獎學金根本是遙遙無期
除非子女是天才或者體育等專才
不然, 還是得乖乖存錢
(有點想把小孩塞回去.......Orz)
說了這麼多, 其實是想要跟大家介紹美國的教育節稅計畫:
[529計畫]和【教育IRA]
529 Plan為國會授權、州政府贊助的大學儲蓄計畫
旨在幫助國民支付子女大學教育費用,任何人都可開戶
用錢生錢,有助減免繳稅, 每州皆有
只要身為州民(包括合法居留身分且有社會安全密碼者), 便可開戶, 最高存額度可達32萬元
最低首次存款為1000 元, 此後每月最低存入50元或每季150元, 可利用銀行自動轉帳
各家銀行, 信託, 理財機構均有提供服務
不僅享受遺產稅優惠, 所有資金就如同孩子的禮物
但每年存款上限為1萬1000元, 夫妻是2萬2000元
www.savingforcollege.com網站有詳細的介紹
看到這裡, 是不是在想
替子女開設一個教育儲蓄帳戶, 究竟有甚麼好處呢?
這類型帳戶由理財管理人投資規劃
18年長期投資下來, 利潤好比共同基金
比銀行一般儲蓄生利息, 甚至CDs都還有賺頭
最重要的是, 孳生利潤不必繳納增值稅
當過戶給子女時, 也無贈與稅問題
還有各式各樣的投資項目,民眾可自行挑選
若指定受益者不上大學, 也可將資金轉入家中其他子女替代
但僅能用於教育用途, 否則孳生利息將面臨10%罰款
等於是強迫儲蓄, 外加節稅, 利潤還比銀行高
那還猶豫甚麼呢?
每個月放個50元投資都好, 少買一件玩具或奢侈品就有了
[教育IRA]
是國稅局堤供的優惠儲蓄方案
原名為Coverdell Education Saving Account(CESA)
每年可最高可存2000元
參加家長若為單親家庭, 收入上限為9萬5000元, 而雙親則為19萬元美金
主要是幫助中間階層的民眾省稅
所存入基金可用於初、中、高等教育,包括學費、書籍 和住宿
幾乎每家銀行和信用機構均有提供服務,多數開戶不必繳交手續費
所有基金需在受益人年滿30歲後用盡,或轉入其他低於30歲的家族親戚
上述兩者最大差別, 就是教育IRA有家長收入限制
此外, 教育IRA等子女18歲後, 就會變成子女帳戶
而529計畫則是家長仍可監管
哀~
真的不能亂買東西了
開始要為了小孩存錢